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是您的网站名称官网!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400-123-4567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装修技术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发布日期:2025-05-07 09:58:20 浏览次数:

   为了促进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提高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法律和文件的精神,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本科英语专业的准入、建设和评价依据。各高等院校应根据本标准制订符合自身定位、体现办学特色、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学校标准。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颁布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英语专业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隶属文学门类。英语专业主要以英语语言、英语文学和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为学习和研究对象,教学过程强调实践和应用,人才培养突出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英语专业教育对提高公民素质、传播中华文明、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适用英语专业。英语专业的专业代码为 050201

   英语专业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各高等院校可实行弹性学制。英语专业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修满学分,考核合格,准许毕业。符合规定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有人文与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具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英语文学赏析和跨文化交流等专业能力;具备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思辨、创新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

   系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英语语言知识,熟悉英语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基本情况,掌握语言学、英语文学、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设计)五个部分课程总学分一般为150180学分,总学时为24002900学时。各高等院校应根据学校标准制订具体培养方案,凸显人才培养特色。

   公共课程包括教育部统一规定和学校自主设置的课程,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军事理论与训练、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旨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身心健康,丰富跨学科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专业核心课程分为英语听、说、读、写、译以及第二外语等语言技能课程和英语语言、英语文学、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等专业知识课程,旨在训练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丰富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

   专业方向课程包括语言学、文学、文化、翻译、英语教育等主要专业方向的知识课程和研究方法课程以及学校的特色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凸显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

   实践环节指各类结合课程教学开展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专业见习与实习、课外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国际交流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民情和国情、开阔国际视野。

   毕业论文是培养和检验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为学术论文、翻译作品、项目报告等,选题应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格式需符合学术写作规范。除翻译作品外,一般使用英语撰写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内容为依托,注重语言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教学的融合。注意因材施教,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实际教学效果,确保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促进学习为目的,根据培养方案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标准,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合理使用评价结果,及时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专任教师一般应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有一定比例的外籍英语教师;生师比不高于18: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能履行相关义务;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熟悉外语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教学反思和改革能力;具有明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制订教师发展规划,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订规章制度,鼓励教师通过学历教育、国内外访学进修、学术交流、行业实践等途径,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研能力。

   教学设施充足,能满足日常教学和实践的需要。有专职人员进行管理、维护并提供服务工作。

   图书资料能够满足师生日常教学、学习和研究的需要;有一定比例的外文图书和报刊;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

   拥有本专业相关的电子数据库和电子学习工具;拥有覆盖学习及生活场所的网络系统;具备开发、建设和运行网络公开课的基础条件。

   经费投入充足,能满足日常教学、科研和维护的需要。有严格的经费管理与使用制度。

   建立教学过程监控机制,对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定期对课程设置进行评估和调整。?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利用社会评价对培养方案是否有效达成培养目标定期进行检验。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根据教学过程监控结果和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及时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专业的持续发展。

“师魂映党旗”

湖南工程学院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活动通知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广大教职工立德树人,弘扬师德师风,在党旗引领下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根据《关于举办“师魂映党旗”湖南省师德师风演讲比赛的通知》(湘教通【202177号)精神,学校决定举办“师魂映党旗”教职工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形势任务,准确把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使命担当,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增强敬业修德、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四有”好老师,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二、活动主题

师魂映党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

三、活动组织

主办方:校工会、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宣传部

承办方: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工会

四、参赛对象

全体教职工

五、参赛方式

本次比赛以分工会、直属工会小组为单位参加比赛,各分工会、直属工会择优推选1名选手参与比赛,并于2021512日前提交参赛选手名单和演讲稿电子稿,发给校工会杨浪波老师,邮箱heidiyoung@126.com

六、比赛时间与地点

2021525日(周二)19:00,图书馆第二报告厅(如与学校工作冲突,则另行通知)。

七、比赛形式

1.围绕“师魂映党旗”主题进行演讲,演讲题目自拟,时间为5-6分钟。超出或少于规定时间30秒以上,进行相应扣分。

2.参赛选手按抽签顺序出场,届时由主持人提示。

八、演讲内容

围绕“师魂映党旗”主题,结合自身实际,选取不同侧面进行演讲,演讲稿内容要确保主题鲜明、格调高雅、观点正确。

1.结合建党100 周年,弘扬革命传统精神,抒发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解感悟。

2.结合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师德师风建设经验,畅谈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创新实践。

3. 结合坚持党建引领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担当新时代教师的初心使命。

九、评选细则

评分项目

评分要点

要求

演讲内容 (40 分)

主题

主题鲜明深刻,格调积极向上,立意新颖,观点正确,见解独到。

材料

材料真实、典型、新颖,内容充实,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体现时代精神。

结构

结构完整合理,层次分明,论点、论据逻辑性强,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语言艺术(30 分)

表达

口齿清晰,发音标准,自然流畅,准确简明,语速适当,富有节奏感。脫稿演讲。

情感

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情感丰富。

形象风度

10 分)

举止

服装整洁,动作恰当,自然得体,上下场致意,答谢等。

仪态

端庄大方,朝气蓬勃,精神饱满。

综合印象10 分)

感染力

表现力、应变能力强,现场效果好,讲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现场提问10 分)

应变能力

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现场回答表现作出综合素质的评价。

十、比赛奖项设置

根据报名参赛教师人数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根据实际参赛人数和竞赛成绩确定),其中一等奖为参加竞赛教师数的10%,二等奖为参加竞赛教师数的20%,三等奖为参加竞赛教师数的30%,获奖者由学校颁发证书、发放奖金。学校推荐一等奖获得者参加湖南省师德师风演讲比赛

十一、其他工作要求

1.各分工会、直属工会小组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切实将“师魂映党旗”主题演讲比赛活动作为落实立德树人、弘扬师德师风的重要抓手,自觉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与光荣使命,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赛场纪律,服从评委小组决定。

3.各分工会认真组织人员现场观看,保持会场安静,不得喧哗、随意走动,争做文明观众。

校工会、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宣传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1420

(审核:肖江淑 杨永和 罗胜杰)


 

查看更多 >>

推荐阅读

平台注册入口